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培育造就了无数英雄,在这些英雄中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刘胡兰。
为了表彰先烈,教育后人,1956年在刘胡兰家乡——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名刘胡兰村),修建了刘胡兰烈士陵园,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开放;1959年扩建改建后改称刘胡兰纪念馆;后经1976年的大规模扩建改建,1996、2006年的维修改造,特别是2010年将办公附属设施大规模新建在馆址东侧,参观区内增建了参观、旅游建筑和接待设施,使馆内布局更合理,参观旅游更便捷。
刘胡兰纪念馆坐北朝南,是山西省坐标性建筑,东距大运高速公路13公里,西距夏汾高速17公里。现占地面积77000平方米,是国内革命纪念馆中规模最大的个人烈士纪念馆。参观区主要建筑物以毛泽东题词碑和陵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
步入馆门是1万多平米的广场,洁白高大的毛泽东题词纪念碑矗立在广场花坛中央,碑的正面镌着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刻着郭沫若书写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纪念碑后面是宽敞明亮的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室,这里陈列着刘胡兰的遗物和反映她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文献资料等。陈列室连着碑廊,碑廊中陈竖着邓小平、江泽民、朱德、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的汉白玉石碑。碑廊北连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书画展览室。庭院内绿树成荫,草绿花红。甬道北端是一座古典式建筑——七烈士纪念厅,厅内陈列着反映七烈士刑场斗争的群雕和六烈士的简历、遗物。过大厅是陵园,刘胡兰的忠骨就安葬在北端高台上,墓前是刘胡兰的汉白玉雕像,她气宇轩昂,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雕像东侧是刘胡兰被捕、受审、就义的遗址。西侧是碑亭,亭内陈放着中央人民政府北方根据地访问团晋绥分团1951年给刘胡兰烈士竖的墓碑。陵园内松苍柏翠,绿草如茵,百花竞放,正像赵朴初的题词所说:“当年血溅处,今日万花红”。
刘胡兰纪念馆是1986年10月,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元月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被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8年被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1999年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点)”;2004年被国家中宣部等部门联合授予 “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2009年,刘胡兰烈士被国家“双百”评选活动组委会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0年,刘胡兰雕像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评为“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刘胡兰纪念馆建馆50多年来,已有1600多万全国各族人民和110多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瞻仰,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罗瑞卿、谢觉哉、李铁映、彭佩云、顾秀莲、马万祺、傅全友、张全景、赵朴初、郭沫若、符廷贵以及西藏宗教领袖十一世班禅等来馆参观并题词留念。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的著名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朱德、董必武、乌兰夫等。
刘胡兰纪念馆作为传承英烈事迹的载体,作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有关烈士的遗址、遗物、纪念建筑和文献资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的反映烈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表彰其历史功绩,弘扬其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历史进取精神,为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挥了任何形式都不可取代的作用。刘胡兰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前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弘扬烈士精神,全面提升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形式,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为手段,全面建设和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景区和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